印尼南洋理工大学的专家开发设计了一种刚性防水「织物」,能够把身体运动转化成电磁能,为智能穿戴设备供电系统。

依据马来西亚南洋理工大学这样的说法,重要成份是一种高聚物,当遭受缩小或轻压时,它会把最少运动所产生的震动转化成正电荷。 在概念验证实验操作中,科研人员发觉,轻拍一块 4 cm长的原材料—由氨纶丝底层做成,并且用类似塑胶的原材料加强—造成充足的电磁能来照亮100个 LED 电灯泡。

电力服装—毛线衣当做手电或牛仔裤子为手机电池充电这个概念—早已被阐述了二十多年。 但是,大部分发电量织物不可以长期用,尤其是在洗地机中不断清洗时。

「已经有不少试着开发设计能从运动中获得能量的织物或服饰,但一个极大的考验是研发一种在清洗后不容易减少作用,与此同时维持优异的电力输出物品,」并为科学研究责任人及其南京大学副教务长李培熙(Lee Pooi See)教授在一份声明中说。

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水洗织物,可从运动中获取能量

这会对马来西亚南洋理工大学的原材料而言不是事,他在清洗、伸缩和弄皱时始终保持住。 该精英团队可能,学生的织物能保持将近五个月稳定电力导出,体现出了它作为智能纺织品或穿戴电源发展潜力。

李教授解释道:「大家验证了我们自己的原形在清洗和揉皱后依然能正常运转,」他补充道,它「能够织成T恤或整合到鞋底子中,以从身体最小姿势中搜集能量,将电力传至移动终端。」

该原形根据两种形式造成每平米2.34瓦的正电荷:受力或压挤(压电式),或者与肌肤或胶皮手套等其它的材料触碰或发生磨擦(摩擦电效用)。 把它粘在胳膊、腿、手、手肘,乃至鞋底上,这类纺织产品就能利用慢跑或运动等一系列人们运动所产生的能量。

李教授说:「虽然提升了电池电量并降低了电力要求,但智能穿戴设备的开关电源仍需要经常换电池,我们自己的结果显示,我们自己的能量搜集原形织物能够利用人类震动能量来潜在地增加充电电池的使用期,乃至搭建自供配电系统。」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四月份《先进材料》杂志上。